English

20世纪科技成就的魅力

1999-06-18 来源:光明日报 郭文魁 张以诚 我有话说

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,人类在这个世纪创造了无比辉煌、超越任何世纪、超越前人梦想的巨大科技成就,深刻地改变了并且还在继续改变着人类的生产、生活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识和既有的思维观念,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,也空前地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质量。当人类的脚步即将走完20世纪的全部路程,本世纪马上就要画上一个圆满句号的特殊历史时刻,对100年来人类取得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做一个全面的回顾梳理,对各个科技领域的发展足迹、发展阶段做一个历史的品评介绍,并以通俗易懂的普及形式表达出版,对于宣传邓小平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“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”这一光辉思想,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,指导人们更好地从事科学实践活动,在未来的21世纪取得更加灿烂辉煌的科技成就,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。《科学的丰碑—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纵览》,正是抱着这个崇高目标,而且实现得比较理想的一部应时之作。

作为地学和地质矿业史研究工作者,由于工作关系,我们较早地接触和了解了编著《科学的丰碑》的策划设想和创编过程,这部巨著出版以后又有幸先睹为快,贪婪地嗅闻了它散发出的浓浓墨香,被其巨大的科学魅力、重要文献史料和科学文化积累价值所深深地吸引。如果说,该书近200位作者担负的任务,是共同协作,纵览重大科技成就,是雕塑20世纪“科学的丰碑”,那么就其内容的全面性,科技记述的权威准确性,反映思想的深刻先进性,表现形式的通俗生动性,以及全书200多万字、1000幅插图、近30个学科领域、近300项标志性科技成就这样巨大的规模,在我国科学普及历史上,也同样是树立了一座丰碑。

本书内容涵盖的领域范围是相当全面的。其全面性表现在所选科技成就记述对象符合“世纪”、“世界”、“重大”、“里程碑”、“标志式”这样几个标准,符合者选留、不符合者剔弃,绝不受狭隘眼光或国家、地区范围的限制。入选内容既包括重要科学理论和重大科学发现如相对论、量子力学、宇宙起源、系统科学、物质结构、DNA双螺旋、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等基础理论方面的进展,也包括计算机、人工智能等重大发明创造以及克隆技术、基因工程、集成电路、激光技术、核能利用等重大技术突破和许多重大工程的成就,既包括民用科技也包括军事技术,可以说内容基本上涵盖了20世纪全世界范围内各个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就。

该书记述科技内容的准确性保证了它的权威性。而准确性又由不同环节的科学操作加以保证和体现。首先是题目选得准。不同选题都是在纵向100年(实际上不止100年)、横向不同领域全面扫描基础上反复进行筛选,每个项目均经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科学论证,确保所选内容最能反映该领域科学技术发展面貌,具有代表性、标志性。其次,作者队伍的高层次。近200位作者都是各相关领域的科学家、专家或者科普作家。他们之中既有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相关行业总工程师,也有大学校长、学科带头人和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的院士。邹承鲁、孙鸿烈、杨振宁、欧阳自远、王涛、谢学锦、戴金星等一大批著名科学家亲自为该书撰稿,他们都是所在领域的权威。

就科学普及来说,以往许多科普著作往往偏重于知识本身的宣传普及,对于科学思想、科学精神和科学作风则很少涉及。《科学的丰碑》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突破。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,科学思想、科学精神和科学作用的普及教育尤为重要。在20世纪初发生所谓“物理学危机”时期,列宁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科学家是“伟大的科学家,渺小的哲学家”,他的话直至今天仍然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。《科学的丰碑》在普及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,突出地反映了取得重大成就的科学家们知难而上、不屈不挠、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及“科学无国界、科学家有祖国”的爱国主义情操,这对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、特别是青少年的科技意识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、自觉投身于科教兴国的壮丽事业,是非常必要而又及时的。

《科学的丰碑》在表达形式上也是富有特色的,做到了文图并茂、通俗生动、绘声绘色、深入浅出,把高深的知识寓于生动活泼的语言和形象逼真的表达形式之中,挖掘出科技知识本身固有的奇妙韵味和无穷魅力,方便人们对科技知识的掌握和交流,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科学知识和科学作风的熏陶。《科学的丰碑》符合科普读物特色的表达形式我们可举出许多,单以每一篇文章的题目来说就非常具有特色,具有很强的吸引力。每一篇作品通常以一个形象生动的语言作正题、以科学内容的准确表达作副题,看起来一目了然。当我们读到《从“水火不容”到“水火相容”——近代矿床学理论的发展》、《天有可测风云——数值天气预报技术》、《人类的第三只眼睛—传感器》等这样的题目,无论专家、无论一般干部职工,谁能不被吸引、不拍案叫绝呢!

本书定位于中级科普,就是说定位于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,这个目标是基本实现了。但同时,对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,该书也同样具有吸引力。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,看看其它领域专家摘取科学桂冠的思路、方法和历程,将会有助于自己或自己所带领的学术群体去实现新的跨越。作为有着几十年科学和科学史工作经历的研究人员,我们读了《科学的丰碑》感受良多,获益匪浅,不揣浅陋地倾吐出来,以供各行各业从事专业或非专业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分享。

(郭文魁:矿床学家,中科院院士、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)

(张以诚:地质矿业史家并作家,中国矿业协会研究员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